新闻动态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云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


 

云南省生态学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我会紧密围绕云南省生态建设的中心问题,积极开展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如下:
一、       加强学会管理,不断深入改革创新、激发学会活力,增强学会凝聚力
云南省生态学会理事会遵循民主集中的办会方针,对于学会的重大问题和事件,按期召开了全体常务理事会。会上对如何加强学会的组织发展、如何增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发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对各阶段的中心任务进行了检查落实,对学会的活动计划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为学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机制。
     为加强会员信息管理、增强学会的新生力量,近几年,学会把发展新会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国家关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对发展生态学科的需求,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针对基层生态县和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适当扩宽了会员的吸收范围,2011年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又新增加了4名会员,丰富了会员结构。
保证学会与常务理事和理事的联络畅通,对于理事及理事单位的变动及地址的变换情况,学会办公室都会主动对其进行连续、登记。
二、       丰富学术活动,保持学会的生机与活力
学会积极支持专业委员组的学术活动,增强其活力,使他们在满足国家建设需求和学科前沿探讨、学术交流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不断开拓自身业务,鼓励创新性思维。今年进行过活动的专业委员组有:生态科普专业委员组(云南大学)、生态旅游专业委员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和绿色食品专业委员组(云南农业大学)。
根据云南省科协“关于评选第十届云南省优秀科技论文奖的通知”我学会组织报送了五篇论文参加评选,分别是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张石宝的“中国森林木材性状的空间分布与系统发育影响”、李朗的“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ersea group (Lauraceae) and its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Amphi-Pacific disjunctions”、云南大学张志明的“Influence of different topographic correction strategies on mountain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n the lancing Watershed,China”、 林业规划设计院温庆忠的“中国思茅松树资源动态研究”及大理学院冯建孟的“Alien invasive plants in China:risk assessment and spatial patterns”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于10月21-24日在湖南省长沙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生态科学,促进和谐发展”。本次大会设主会场2个,分会场11个,在短短2天半的时间里,组织了8个精彩的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343个。我学会组织专家及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响应、植物生理生态与功能属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规划、生态修复的机理与技术途径、寒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学研究、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适应、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景观规划与景观管理的原理和技术、生态学模型与数学生态学、城市生态管理的机理、模式和技术、可持续农业的原理与途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的挑战与对策、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等。
     本次会议规模大、专题多、内容丰富、参与广泛,充分展示了我国生态学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三、 发挥学科优势,开展科学普及工作
学会积极参加省科协和昆明市科协组织“地球日”科普宣传活动及“科普宣传周”的科普宣传活动。
7热闹的暑假刚一开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夏令营便迎来了第一批营员——来自昆明市莲花小学的近30名师生。此次夏令营是由云南省生态学会全额资助,联合版纳植物园和昆明莲花小学,旨在带领城市中的孩子走近雨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唤起他们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此次夏令营为期6天,每一天都有云南省生态学会和植物园科普旅游部准备的精彩纷呈的活动,既有帮助孩子们了解植物园整体概况的“边游边学”,锻炼学生们体质和耐力的“雨林穿越”,也有植物园长期积累、具有一定口碑的科普活动“绿色定向”、“乌兰魅影”、“植物艺术——制作叶脉书签和押花”和“秘密花园”,还有让学生们了解版纳少数民族特色的农贸市场体验和傣族村寨参观。此外,我们还专门为孩子们设计了“鸟儿为什么撞玻璃”科普活动、如何做一个好的生态记录者摄影讲座和练习、并观看了环保主题动画片《河童之夏》。在“大手拉小手”活动中,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杰出人才引进)获得者,植物分子遗传与育种研究组组长、研究员刘爱忠教授还特别为学生开办了《花的颜色》讲座并带学生实地了解花卉颜色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协同进化研究组副研究员彭艳琼老师为孩子们精心讲解了榕树和榕小蜂的神奇世界;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与再引种研究组范旭丽老师带领学生们探索兰花的奇妙构造,此外,学生们还通过亲手实验了解了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在夏令营进入尾声的时候,为孩子们组织了一次有趣的科学知识问答,一些平时略显羞涩的孩子们也纷纷踊跃举手回答,表现让人感到惊喜。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表示很感谢生态学会给予他们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回到家乡后将与其他同学分享此次科普夏营的收获,同他们一起做义务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一些孩子还表示,长大以后要从事生态方面的研究,立志做一名生态工作者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都赢得了营员和带队老师的一致好评。许多游园的游客,特别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也颇有兴致地参加了部分活动,表示回去后将向相关的学校或者家长多做介绍,希望有机会能让孩子全程参加活动。
经历了这样一次科学之旅,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有孩子都满载而归,相信这次夏令营会更加激发这些品学兼优的孩子的学习热情。云南省生态学会自2006年举办第一届科普夏令营以来,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
四、 学会的组织建设
云南省生态学会挂靠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长期以来实行的学会挂靠体制,对建立稳定的学会办事机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挂靠单位的支持一直是学会发展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这几年,云南省生态学会在挂靠单位及各会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横向联合的优势,其活动重心放在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上,主要活动效果看重社会效益。学会对外推行公益活动,是各会员单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则构筑起会员单位之间学术交流的活动平台,为会员及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让会员扩展思路、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从而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
在本年度,学会按期召开了全体常务理事会。会上对如何加强学会的组织发展、如何增进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发展,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对各阶段的中心任务进行了检查落实,对学会的活动计划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部署。积极参加科协的各种会议和活动,并及时汇报会议精神,按时保质完成云南省科协学会部布置的各种工作。
五、学会财务
完成了“组织机构代码证”的更换和2010年的学会年检工作。填写了税务检查登记表、八项减值情况表和个人所得税扣税表。并按时完成了2011年科协系统的年终统计工作,按时上报云南省科协。在“云南省科协关于表彰2010年度全省科协系统财务结算、综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中,我学会获2010度综合统计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