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履行学会职责,云南省生态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于2025年8月18日至23日组织相关专家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黄连山、金平分水岭、大围山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云南跨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专题调研活动。

合影及座谈
8月18日至19日,调研组抵达绿春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近地保护园、季风常绿阔叶林监测样地、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监测样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达德管护站、腊姑管护站、丫口管护所的管护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保护区的地理优势、跨境生态安全、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与保护区管护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8月20日,调研组深入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走访生物多样性展厅、分水岭智慧信息中心、分水岭管护所、奎河管护站等地。围绕保护区的跨境生态安全、生态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旅游规划与保护协调发展等工作,与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
8月21日,调研组前往屏边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考察屏边分局植物迁地保护中心、滇东南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保护区白河管护站等地。在与保护区管护局的调研工作座谈会上,就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安全屏障建设工作和生态旅游发展等问题,与保护区管护局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研讨。
8月22日至23日,调研组来到文山州马关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走访滇桐近地保护示范研究基地、老箐管护站、古林箐秋海棠野生回归基地、马家岗管护站、古茶树保护点等地。着重就保护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保护区管理等问题,与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

野外调研照片
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调研成果将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相关部门。调研组成员包括学会副理事长、云南农业大学李元教授,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余昌元高级工程师,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范泽鑫研究员,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连明研究员,学会理事、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郑进烜正高级工程师,版纳植物园沈有信研究员,以及学会副秘书长王昀。
云南省生态学会是由我省从事生态学的科技人员和社会有关人士组成的专业性学术团体。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云南的伟大实践中,学会一直致力于积极发挥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在生态农业发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助力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